摘要:本报记者 龚梦泽继理想汽车今年7月份赴美上市筹集14.7亿美元后,厉兵秣马的小鹏汽车终于也进入上市倒计时。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小鹏汽车已于8月7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申请,计划于北京时间8月27日晚间正式以“XPEV...
本报记者 龚梦泽
继理想汽车今年7月份赴美上市筹集14.7亿美元后,厉兵秣马的小鹏汽车终于也进入上市倒计时。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小鹏汽车已于8月7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申请,计划于北京时间8月27日晚间正式以“XPEV”为证券代码,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小鹏汽车也成为国内第三家在美IPO的新造车企业。“有理想、有鹏友、有蔚来”的造车新势力三足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投资者需求超出预期
小鹏筹资规模增至15亿美元
最新消息显示,小鹏汽车已宣布扩大计划发行股票的规模,拟发行9970万股ADS,拟融资额约为15亿美元。此外,公司还授予承销商30天选择权,允许承销商购买至多1496万股ADS。这一融资规模不仅高于最初计划的融资11.1亿美元,也超过了此前预计的最多12.75亿美元融资额。
若按照发行价区间上限计算,小鹏汽车的IPO募资规模将超越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彼时前述两家车企的融资额度分别为10亿美元和11亿美元。此外,小鹏汽车还计划将其美国IPO定价为每股ADS15美元,高于11美元-13美元的发行指导区间。若以最新的15美元的发行价计算,小鹏汽车的最新发行估值将超100亿美元。
对此,新浪汽车财经专栏作家林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鹏汽车提高IPO融资规模是由于投资者的需求超出了预期,因此公司决定将发行量由此前计划的8500万股ADS,增加至约9970万股。
资料显示,小鹏汽车成立于2015年,其初创投资者主要为UC优视联合创始人及前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何小鹏,IPO之前持股31.6%。从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出,小鹏汽车核心管理团队来自多元化的背景,管理层共持股40.9%,包括联合创始人夏珩与何涛,两人分别曾为广汽新能源控制系统开发负责人和广汽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负责人,以及前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行主席、现副董事长及总裁顾宏地。阿里巴巴则是最大的外部股东,持股14.4%,其他主要股东还包括小米、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等。
除此之外,小鹏汽车在IPO前的强大融资储备也为IPO的表现起到推动作用。公开信息显示小鹏汽车成立至今,先后已经完成了10轮融资,累计融资额度超过了180亿元。而理想汽车IPO前的总融资额度超过146亿元,蔚来为153亿元。从去年开始,小鹏汽车调整股权架构为IPO做准备。与理想汽车上市前类似,小鹏汽车上市前在融资方面动作频频。今年7月份-8月份,小鹏汽车分别完成C+和C++轮融资,融资金额超9.47亿美元,使得现金储备达到超85亿元,优于蔚来和理想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初创新能源车公司一样,小鹏汽车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小鹏汽车2018年、2019年净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约5.22亿美元);小鹏汽车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为7.96亿元(约1.13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19.18亿元。在截至6月30日的6个月时间里,净亏损1.13亿美元,几乎相当于营收(1.42亿美元)。
不过,小鹏汽车2020年第二季度营收为5.9亿元,较上一季度的4.12亿元增长43%;净亏损为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和上一季度均出现大幅收窄。同时,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比例及研发人员比例最高,在智能化自研投入也最大。其中,小鹏汽车在2019年的研发投入达20.7亿元(约2.93亿美元),小鹏汽车2019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达到89.18%。此外,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何小鹏也是新造车企业中唯一一个出身背景为程序员和产品经理双重身份的创业者。
掐准IPO时机推高市值
造车新势力股价齐创新高
作为第三家赴美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的上市节点可谓时机得当。得益于特斯拉市值和全球总销量的扶摇直上,在美股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近日股价纷纷开启集体疯涨模式。
截至8月26日美股收盘,上市不到一个月的理想汽车股价大涨28.25%,收报23.38美元/股,市值达195.54亿美元,股价和市值均创上市以来新高。蔚来汽车当日涨幅也达到了15%,收报20.44美元/股,公司市值达到242.10亿美元,股价和市值也同样创出上市以来新高。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近5个交易日,理想汽车股价累计上涨58.5%,较其11.5美元/股的发行价上涨103.3%。近3个交易日,蔚来汽车股价累计涨超44%,较其年内股价最低点2.11美元/股,累计上涨868.7%。
“中美资本市场都有吸引全球资本的需求,在特斯拉的带动下,造车新势力普遍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认可,此时上市能够给予造车新势力较高的估值。”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凭借国家政策的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大力资助,以及自身敏锐的判断,新势力们尝试引领未来产业方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当下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